丹麥女孩.jpg

 

「與其不作後悔,不如作了,把結果交給命運,致死不悔」

 

       《丹麥女孩》在上映前很久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開演後果真有不少人前去觀賞,評價也基本上偏好評。在看電影的途中,我整個人都覺得很難過,很壓抑。為男主角難過也為女主角難過,兩位演員在詮釋自己角色的心態上可以說是做足了內在層面的內斂,也讓觀眾看了非常痛心。

 

       故事述說一名知名丹麥畫家埃納爾以及他的老婆格蕾塔,兩人在一次的機會下,讓埃納爾穿女裝當老婆的模特兒進行畫畫。接觸女裝的埃納爾開始陷入一種疑惑的深淵中,隨後一次舞會上喬扮成女生莉莉,從此出現。而那晚也改變了埃納爾的一生,他開始以莉莉的身分生活,格蕾塔一開始抱著玩鬧的心情陪著老公演下去,但隨後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時,他的老公已經消失了,唯獨存在的只剩莉莉……他希望她老公回到他身邊,也希望她老公能夠快樂,於是抱著這樣糾結的心情,格蕾塔與埃納爾開始踏上一趟痛心的故事。

 

我不會掉進沼澤裡,因為它在我的心裡

       這是埃納爾在片中前半段對於他老婆諷刺他畫畫太專心所說的話,似乎也為了接下來的故是埋了一個伏筆。沼澤在我們印象當中是個出不來的深淵,看不清的底,埃納爾說他不會掉進去,因為沼澤已經在他心裡了。

       我們可以知道,莉莉不是一個新出來的東西,而她一直都存在在埃納爾的內心世界,而格蕾塔賦與莉莉生命,給了莉莉一個肯定出現的契機。

       我相信在我們內心世界都有一個莉莉。不是說每個男人心中都有個女人,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我們隱藏的另一面。我們不願表現出來不表示他不存在,他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我們不賦與他生命,而隨著生命的歷程,我們可能會抹煞掉那一面的我們或是讓那一面慢慢浮出檯面來。

       但無論結果如何,我覺得重點是要快樂!如果那一面的你是真正的你,但你卻只因為外在環境而決定隱藏他,而讓你自己過的不是自己的人生、不快樂的人生,那這麼辛苦的生活卻是為別人而活的,一點都不值得。但大部分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迎合社會大眾的期待,做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完人。

 

兩難的糾結  艾莉西亞‧維肯特  艾迪‧瑞德曼 演出痛徹心扉的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的成功,有部分是因為兩位主要演員很成功的把那份渴望及無法得到的悲戚表現出來。

       艾迪‧瑞德曼在接觸女裝時的那種像是失意的人突然間好像得到什麼回憶一樣般的表情,以及這段期間多次默默扮成女裝,似乎只要穿上女裝就獲得力量得到自我。在對於自己這樣的行為既害怕也沒有勇氣面對的表現,可以說是真正演活了莉莉以及埃納爾。

       艾莉西亞‧維肯特已經得到許多獎像的女配角獎了,不是因為《丹麥女孩》而是《人造意識》。這次奧斯卡他卻沒有以《人造意識》入圍,反而以《丹麥女孩》入圍女配角獎。在飾演一個初期渴望自己的畫得到認可的畫家,在面對老公成功自己卻沒有成就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對她老公又愛又恨。隨後她的成功就伴隨她失去她老公的可能,她卻也毅然決然的帶著埃納爾離開哥本哈根。長期失去一個男人可以依靠的她,在埃納爾以及埃納爾的兒時玩伴漢斯中間遊蕩迷惘,表現出的可能不是對於愛情的渴望,而是渴望一個男人可以給他依靠。

 

願莉莉精神發揚光大、隨風飄散

       《丹麥女孩》呈現出人們對於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與排斥。本片並沒有深刻描寫出社會的抨擊,大部分的角色在電影當中都是認可這樣的行為,只有在醫生的片段會被人當作精神病患看待。

       電影結尾,格蕾塔及漢斯來到埃納爾的故鄉,格蕾塔看到許多在他老公畫中看到的景色有種熟悉也有種陌生。來到山頂的他們,望向遠方,格蕾塔的絲巾卻在這時飛向天空。絲巾在片中一直象徵著一種「力量」、「勇氣」,埃納爾與格蕾塔常常在彼此需要的時候給對方絲巾,希望可以給對方一些力量以及勇氣。最後絲巾隨風飄揚的那幕,代表著「力量」、「勇氣」的散佈,希望世人能夠跟莉莉一樣那麼勇敢的面對自己,我們都知道他不曾後悔。

 

       《丹麥女孩》的氛圍掌握得非常好,很容易跟著角色們進入內心世界去探索,空靈兼神祕的配樂,為電影的情緒做了非常好的鋪陳。電影看完或許都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但或許這就是莉莉在探索自己時,一模一樣,說不出來的感覺吧!

arrow
arrow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