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往年最佳外語片的得獎作品甚至是入圍的作品來看,通常都是具有地方性以及民族性特色的作品,就是那種不會在一般社會經歷過或是見識過的故事。但從今年的入圍名單來看,這樣的比例似乎不像以前那麼多了。
今年具有民族性且地方特色性的作品有《拆彈少年》、《塔納島之戀》,其餘三部作品較沒有那麼強烈的異地性,就故事而言反而是四海皆準,因此也較有可能得到觀眾以及評審的認同也更容易打進觀影者的內心。
拆彈少年
《拆彈少年》相信應該是這五部作品裡頭在台灣票房最好的作品,也可能是這五部作品裡頭較具有讓人想進戲院欣賞的吸引力。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歷史背景,戰敗方的德國需要擔起這場戰爭的責任,於是德國的青少年被派要到丹麥進行拆除地雷的工作。
《拆彈少年》確實為了戲劇張力誇張了不少真實事件,好比拆彈青年的年紀以及拆彈的方式,不過電影如果這麼要求真實性也不叫電影了,電影所述說的叫做故事,故事多多少少就帶有點虛幻的東西,而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從中學到什麼。《拆彈少年》從大家認為兩次大戰的壞人德國的角度來看待戰爭這件事,撇除了世界大戰的責任,難道他們就該這樣被對待嗎,似乎又在無形之中造就了勝利者的優越感。
得獎機率:77%
明天別再來敲門
這部來自瑞典的電影述說的不是瑞典特有的故事性,而是一個人面對世界的態度。故事的主人翁叫做歐維,在他喪妻不久的一天他決定要自殺,因為他認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甚麼是他值得再留下來的,結果正當他上吊的時候,新搬來的鄰居,撞到他家的郵筒,甚至把車開進這個不能開進的小鎮裡。身為正義感十足的鎮長,把上前去阻止這家人影響小鎮的安寧,卻也因為這家人的搬進,讓這位一心想尋死的鎮長歐維,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一個自我認同以及尋找歸屬的旅程,失去妻子的歐維看似在這世界上沒什麼值得留戀的,但在這家人的搬入,卻讓他發現他還有很多尚未完成的事,他又重新找到他在別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甚至是為這座他打造的小鎮出最後一份力。《明天別再來敲門》有它的魅力在,更有他值得我們去省思的地方。
得獎機率:71%
新居風暴
《新居風暴》在這五部入圍者裡是屬於故事性較強的作品,其他四項的作品內容都很清楚想要說什麼,觀眾就是靜靜的看著故事的發展,但《新居風暴》把一個看似單純的日常生活,賦予了很多價值與迴響。
一對演員夫妻搬進了新的住處,妻子卻被外人襲擊,丈夫決定開始找到這位兇手,好讓害怕的妻子可以安心,但這趟尋兇之旅卻引來了許多意料之外的發現,甚至讓這對看似受害者的夫妻,漸漸交換了角色定位,讓整部作品有出乎意料的發展,讓觀眾去重新思考「犯罪」的定義。
得獎機率:82%
塔納島之戀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塔納島之戀》描述了一段禁忌之戀的發展,整部電影很平鋪直述的表達這段戀情的困難與不順,但是因為故事並沒有那麼吸引人且並沒有那麼讓人好奇,如果你是一個看過很多電影的人甚至會覺得有點老掉牙,但這部片的畫面感卻掌握得非常好,把這個民族的島嶼美以及生態美,進階的襯托出這段戀情的美與無奈。
得獎機率:67%
顛父人生
來自德國的《顛父人生》從坎城影展就受到極大的關注,後來又被許多媒體列為2016十大佳片,固然也被看好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大熱門。但一切都很難說,英國電影學院給了去年的奧斯卡得主《索爾之子》,金球獎給了奧斯卡沒有入圍的《她的危險遊戲》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部作品都很有可能得獎。
《顛父人生》當中隱喻了一些政治一直歷史性的義涵,但整部作品的主軸依舊在這對父女身上,以非常日常但又有點荒誕的方式呈現了父女之情的維妙之處,親情一直都是最難表達但又最真摯的感情,《顛父人生》如同片名班的,有一種想要打破父權主義的思想,尤其在最後一場戲的裸體派對更是間接的把自尊放下。電影中也不少表現出現代社會人的詬病,汲汲營營的追求身外之物成為了當今人必須且應該要做的人生大事,但似乎也讓我們忽略了那些最單純最唾手可得的身邊之物。
得獎機率:86%